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/ 党建综合

广德市:构筑“三优”体系 抓实党员队伍建设

发布日期:2025-05-13 10:23 信息来源: 浏览次数:56 字体:

近年来,广德市聚焦完善党员教育管理、作用发挥机制,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,着力锻造“靠得住、顶得上、过得硬”的先锋力量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“红色动能”。
  抓好“源头培优”,铸牢党员发展“蓄水池”。广德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,着力构建起全周期的发展培养体系。严格标准“选苗”。聚焦重点领域,科学制定年度党员发展工作计划,通过群众推荐、党员推荐、群团组织推荐,加大向回村任职大学生、产业工人、青年农民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重点群体的倾斜,优化党员队伍结构,从源头确保发展对象政治过硬、素质优良。多维赋能“育苗”。创新“理论+实践”双轨培养模式,开设“红色讲堂”,邀请党校专家、模范党员授课。设立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实践锻炼岗位,组织发展对象参与志愿服务。针对不同领域党员特点,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。在农村推行“田间党课”,组织农技专家现场教学;在“两新”组织开设“车间微课堂”,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技能提升深度融合。动态管理“筛苗”。突出政治标准,把政治审查贯穿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、各环节,全面落实六部门政审联审制度,对发展对象逐人“过筛”,实行“一人一档”全流程档案管理,及时了解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,实施“导师帮带”计划,选派老党员与新入党同志结对,传承红色基因,杜绝“带病入党”。
  推进“阵地建优”,构建教育管理“强磁场”。广德市以阵地建设为抓手,用好阵地资源,构建起“线下+线上”立体化教育网络,让组织生活“活起来”、党员教育“热起来”。建强线下“红色堡垒”。以先进典型教育、党风廉政教育、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,依托60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英烈山纪念馆、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、月克冲纪念馆、王金林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,发挥海棠小镇、彭村新天地、菁菁庄园等党员教育学用示范基地的作用,建成党性教育研学路线。拓展线上“云端阵地”。利用“广德先锋网”、微信公众号、“桐汭红·智慧党建”云平台,开设“每日一学”“微党课展播”等栏目,建立“云端组织生活”制度,通过直播、视频会议等方式,确保流动党员“流动不流学”,牢牢守住流动党员“流动不流失,高飞不断线”的底线。激活服务“实践阵地”。按照“专兼结合、资源共享”的原则,培养“专家学者+领导干部+乡土人才+先进模范”的多元化队伍,组建“党员先锋队”“红色宣讲团”等志愿服务队伍,深化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机制,组织党员认领“微心愿”,开展“红色星期六”环境整治、“银龄助农”技术帮扶活动,真正让阵地“用起来”、党员“动起来”、作用“强起来”。
  强化“激励争优”,树起先锋引领“风向标”。广德市坚持严管厚爱结合、激励约束并重,激发党员干事创业内生动力。树好榜样模范标杆。深入开展“广德先锋”评选活动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责任区”,选树“乡村振兴带头人”“非公党建红领”等先进典型,通过巡回宣讲、专题纪录片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,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完善考评激发活力。实施村(社区)党员“积分制”管理,设立“积分银行”,积分可在“红色超市”进行兑换,形成“挣分—积分—兑分”的正向循环。同时,开展“党员示范岗”“季度之星”评选活动,在村(社区)公开栏设立“红黄榜”,对党员履职情况实行“月评分、季公示、年考核”。强化关怀帮扶暖心。建立党员承诺践诺“3+N”制度,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“领岗定责·践诺争先”实践活动,推行支部派单、党员领岗,努力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。扎实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工作,按照帮扶党员困难情况划分不同的资金帮扶标准,对离世老党员家属进行探望慰问,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