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广德市不断探索电教远教工作的新路径,通过筑牢阵地、创新内容、汇聚学用,用心用情弹好“前序曲”“初心曲”“奋进曲”,奏响党员教育“最强音”。
筑牢阵地,精心“谱曲”,以科学规划奏响电教远教“前序曲”。坚持阵地建设是电教远教工作的“地基”为党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平台保障。选优配强人员队伍,严格落实站点管理,按照“政治过硬、业务精通、爱岗敬业”的标准从村“两委”、到村任职选调生、村级后备干部中选配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电教远教管理员,落实站点管理员“AB”岗工作机制。加强业务培训,各乡镇(街道)围绕全市基层党建重点工作、党员教育专题片摄制、组工信息稿件报送等内容,建立“1+1”帮带机制,采取以会代训、跟踪培训等方式实现管理员培训全覆盖,疏通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堵点、痛点。加大硬件设施投入,全市远教站点实现网络全覆盖,在此基础上,按照“应建尽建、突出需求、功能实用、彰显特色”的思路,进一步向村(社区)、机关、学校、“两新”组织等领域扩展延伸站点,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与机顶盒维护更新升级,确保站点稳定播放各类电教课程,实现开机通畅率100%。做好“线上+”阵地维护,结合共产党员网、“桐汭红·党建云”智慧党建平台、党建电视栏目、QQ群、《桐汭先锋》电视栏目、县乡村三级先锋网、县乡微信等形成线上阵地,让党员群众随时、随地、随需自主学习,形成全方位、全覆盖、多形式的党员教育新形态。
点燃学火,创新“旋律”,以优质内容奏响电教远教“初心曲”。坚持内容是电教远教工作的“灵魂”,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,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。拓展媒体作品创新维度,提升党员教育资源质量。以微视频、有声书、海报、漫画等优质内容资源,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通俗化阐释、大众化理解。紧扣基层导向、需求导向,充分挖掘基层党建内容文本,以党员教育为“圆心”,以“广德先锋网”“桐汭先锋”“桐汭红”“广德先锋半月刊”等专题栏目作“半径”,谋划摄制一批系列专题电教片,创作一批富有创意的作品,提升向上级部门的供稿质量。充分发挥摄制公司的专业力量和创作力度,精心做好题材选择、脚本撰写、拍摄制作的各个阶段环节,创作《党员干部切忌祸从“口”入》《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有哪些?应当如何设置?》等微信图解作品,摄制《时空长广》《平凡之中见英雄》《开门一件事:乡村产业振兴》等精品电教片。构建特色党员教育体系模式,围绕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,在深入走访调研、统筹资源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探索本地资源优势,深挖海棠小镇、彭村新天地、金龙葛业等党员教育学用示范基地,利用60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英烈山纪念馆、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、月克冲纪念馆、王金林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,融合重温入党誓词、过政治生日、分享入党故事等特色活动与日常党课、“三会一课”等传统教育形式,构建出一套常态化、制度化的党员教育体系。
汇聚学用,用心“演奏”,以实践落实奏响电教远教“奋进曲”。坚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,学以致用、用以促学。鼓励党员干部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产业发展等工作实践中去,组建“红色宣讲队”,通过“党课开讲啦”“举旗帜·送理论微宣讲”“书记论坛”等系列活动,选拔培养一批精理论、有口才的“能人党员”,走进机关单位、村庄社区、田间地头、学校讲堂,用党员群众喜欢听、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广德故事。采用“点单式”学习,通过基层“小马扎”“板凳会”“夜谈会”的形式搜集整理党员群众迫切需要的各类知识需求,邀请创业创新能人、种粮大户、科技特派员等经验丰富的“土教授”“田秀才”,定期在远教站点举办学习讲座、经验分享会、技能培训班等活动,实现远教站点“一站多用”功能拓展,使广大党员群众在学中受教育、在用中得实惠。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,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红色清单、“红色星期六”等活动发展“电教远教+党员志愿者”的服务模式,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,组织党员干部切实有效解决各种问题,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风采,推动电教远教学用转化工作整体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