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/ 党建综合

广德市:“三圈联动”赋能党员教育提质“出圈”

发布日期:2025-04-21 15:57 信息来源: 浏览次数:215 字体:

近年来,广德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以党员教育为抓手,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推动党员教育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赋能”转变,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注入强劲动能,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。   薪火相传,打造红色教育“赋能圈”。立足本地红色资源优势,深挖本地红色“富矿”,着力构建起“阵地+载体+传承”的全链条红色教育体系,让红色基因流淌在党员干部血脉中。红色阵地“活”起来。依托60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英烈山纪念馆、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、月克冲纪念馆、王金林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,发挥海棠小镇、彭村新天地、菁菁庄园等党员教育学用示范基地的作用,打造乡镇联动的红色教育矩阵。进行“沉浸式”现场教学,组织党员重走红色路线、重温入党誓词、重听革命故事,将历史搬到现实的“课堂”。红色载体“新”起来。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红色教育,整合线上“桐汭红·智慧党建”小程序、“广德先锋网”、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平台,推出“党史故事微广播”等新媒体产品,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限制。同时,组建“银龄宣讲团”“红领巾讲解员”队伍,通过“老带少”“少传青”的接力宣讲,形成代际传承的红色教育链条。红色基因“传”下去。实施“红色根脉传承计划”,开展“书记讲堂”“党员论坛”等活动,挖掘整理本土红色故事,邀请优秀党员、领导干部上台分享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,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政治热情,推行“党员政治生日”制度,唤醒党员初心使命。   形式多元,打造文化浸润“创新圈”。以文化人、以文润心,将党员教育与传统文化、地域文化深度融合,创新推出“文化+”教育模式,让党员教育既有“党味”又有“鲜味”。“非遗+党建”焕发新活力。将党员教育与皖南花鼓戏、明德折扇、四合农民画等非遗技艺深度融合,创作一批党建主题的非遗作品,实现以“小载体”传递“大道理”。组建“花鼓戏党建宣传队”,用乡音土戏演绎党的理论政策,让基层党员群众听得懂、记得住。推出“非遗党课”,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,让党员干部群众在体验非遗技艺中感悟“工匠精神”。“艺术+教育”激发新动能。打造“红色文艺轻骑兵”志愿者队伍,精心编排了包括原创快板《文明有礼》等10余个节目,开展“送戏进村”“红色电影展播”等趣味活动,采用京剧、黄梅戏、流行歌曲、乐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,把理论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,把理论话语转化为百姓话语,将政策理论“送进寻常百姓家”。“云端+互动”拓展新空间。利用“桐汭红·智慧党建”“广德先锋网”云平台,开设“指尖课堂”“云端课堂”,通过“每日一学”“每周一测”等形式,定期发布微党课视频,进行知识测评活动,以答题积分兑换学习礼包,激发党员学习热情,让党员教育“随时在线”。   勠力同心,打造干事创业“活力圈”。坚持学用结合、以学促干,积极将党员教育成果转化成推动发展的效能,激励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。一线练兵强本领。通过实施“党员先锋行动”,设立党员责任岗、示范岗,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,推行“党员楼长制”“红色代办”服务等,牵头解决小区停车难、充电难等问题,积极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帮办代办业务,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。擂台比武鼓干劲。举办“雁之声”书记论坛擂台赛、成立“乡村振兴先锋队”、开展“学先进、赶先进、当先进”活动,引导党员见贤思齐、比学赶超,形成争先恐后、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。设立“党员创业孵化基地”,培育“党员致富带头人”,带动发展特色种植、电商直播等产业。典型引领树新风。深入挖掘身边榜样,选树“最美村书记”“党员先锋岗”等先进典型,通过“先锋故事会”“榜样面对面”等活动宣讲事迹,形成“点亮一盏灯、照亮一大片”的示范效应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